要想生產精品草莓需先把草莓株高培養成20cm,草莓和其他果樹一樣也會合成各種植物激素,負責調控發芽、生長、開花、結果、休眠、脫落等過程。植物激素檢測公司專家認為,草莓需要的激素包括生長素、赤霉素、細胞分裂素、脫落酸、乙烯利等植物生長調節劑,又叫植物激素。植物生長調節劑正常合成依賴于一定的條件,包括溫度、濕度及光照等。在田間很多時候草莓自身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合成出現紊亂時,就會影響草莓的生長和結實。有了植物生長調節劑,種植草莓就可改變“看天吃飯”了,當氣候等原因造成草莓自身激素合成不足時,就可以人為施用一些植物激素加以彌補,有效調節草莓的生長發育過程,做到草莓株高達標,達到生產精品草莓,改善品質的目的。目前農業上應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氯吡脲、赤霉素、乙烯利、胺鮮酯、復硝酚鈉等。
1.草莓的匍匐莖生長需要植物激素調節方法
草莓匍匐莖由莖的腋芽萌發生成,一般在坐果后及采收后,匍匐莖第一節上形成苞片和腋芽,腋芽保持休眠狀態,第二節上生長點分化出葉原基,在有2~3片葉顯露時開始形成不定根,扎入土中,形成一級匍匐莖苗孕育分化同時,其葉腋間腋芽又產生了新的匍匐莖,植物激素檢測表示同樣在第一節上的腋芽保持休眠,第二節上生長點繼續分化葉原基。進行多級網狀分生,可產生大量匍匐莖苗,其頂芽多數能在當年形成花芽,來年開花結果。這是草莓生產上普遍采用的常規育苗繁殖方法,匍匐苗數量因品種而異。一般低溫需求量多的寒地品種,如全明星、哈尼等匍匐莖發生較少;要求低溫期短的暖地品種,如寶交早生、女峰等發生匍匐莖較多。生產上可以應用赤霉素促進頂花伸長。促進草莓匍匐莖生長對于匍匐莖發生少的品種,可在母株成活長出3片新葉后噴1~2次赤霉素50mg/L,每株噴10mL,能有效地促進草莓莖的發生量,擴大種苗繁育數量。有人試驗“紅頰”草莓,于4月28日、5月8日對植株噴2次赤霉素20mg/L,一級匍匐莖發生21.7個,比對照增加8.5%;二級匍匐莖發生18.7個,比對照增加59.8%;同時提早了7天。
2.促進草莓頂花序伸長的方法
在保護地種植的“豐香”草莓,9月中旬定植后,在頂花序現蕾初期,噴灑1次10mg/kg赤霉素,10天后再噴1次,共噴2次,能有效地促進豐香草莓頂花序伸長。鮮果采收期提前13天,2月底前的草莓鮮果產量增加44.6%,前期草莓鮮果爛果數僅是對照的8.5%,經濟效益顯著。
3.草莓打破休眠促進花芽分化的方法
草莓花芽分化后,在晚秋初冬氣溫更低、日照更短條件下,植株進入休眠狀態,表現是新葉小、葉柄短,形態矮化,雖然能開花結果,但不發生匍匐枝。草莓休眠期始于花芽分化后一段時間。一般至11月中下旬進入休眠最深時期。休眠以后需經歷不同低溫時數才能打破休眠期。北方品種休眠時數長,休眠深。南方品種不休眠或休眠淺,需要低溫時數短。生產上在休眠后期處理可以提早打破休眠,恢復生長并開花結果。
草莓是短日照植物,低溫和短日照誘導草莓開花,在自然條件下,草莓在夜溫約17℃以下,日照少于12h能誘導花芽分化,經9~16天即能形成花芽,赤霉素對草莓成花影響大,赤霉素濃度越高,莖和葉柄也越長,匍匐莖發生量大,而成花過程所受到的抑制也越深,其效果與長日照處理類似?,F在草莓生產上都用赤霉素來解除休眠,促進發育,提高產量,促使草莓匍匐莖發生。處理時處理的時期一定要掌握好,生產上在生長點肥大開始期處理最好,早了無效果出現。過遲則有副作用,對半促成栽培品種,從新芽開始萌動起到花蕾開始發育期為處理適期,若處理太遲或處理后溫度過高,產生畸形果率高。
在福田、紅鶴兩品種的花芽分化前期,噴25~50mg/L赤霉素后,福田提早5~7天分化花芽,紅鶴提早10天。在花芽分化初期生長點肥大時噴50mg/L赤霉素,使福田提早7天開花。
生產上對草莓進行早熟促成栽培時,抑制草莓休眠和促進開花的最佳時間為第2、第3序花的花芽分化以后,以早為好。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噴赤霉素10mg/L,能使草莓在開始收獲時保持最佳株高20cm左右,收獲期提前20~30天,產量和品質均達最佳狀態。
4.草莓果實發育的激素調控方法
草莓果實前期生長快,主要由細胞的迅速分裂引起;進入中期生長發育變緩,此期進入種子的發育、成熟期;在外觀上觀測到果實體積變化不大,之后又進入迅速發育增長期,這時主要是細胞體積的增大和內含物的迅速增加,尤其是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為主,這時草莓已接近成熟。草莓果實是由膨大的花托發育而形成的,種子則覆蓋在花托外圍。草莓果實的發育受生長素調節,草莓種子在開花后第4天就含有生長素了,而肉質花的花托在花后第11天才有少量的游離生長素;種子和肉質花托中的生長素在草莓果實白熟期達到高峰,然后肉質花托中的快速下降,而種子中的緩慢下降,直到果實變紅。這說明肉質花托中的生長素源于種子(又叫瘦果)。經過代謝轉化,參與調節果實的發育過程。
在草莓果實中,發育后期種子提供的生長素的量逐漸下降,這是果實成熟的基礎。將成熟綠色果實的種子去除則加速了果實的后熟進程;用人工合成的生長素萘乙酸處理除去種子(瘦果)的綠果膨大期或白果期果實,則果實色澤發育延遲。說明前者的果實后熟進程明顯受到抑制,這也說明生長素對草莓果實的成熟起負調控作用。生產上赤霉素會有助于調控果實的外形和生長,白果期及轉色期草莓果實經一定濃度赤霉素處理后表明,赤霉素對草莓果實的成熟起抑制作用。但在草莓露地栽培時,從3月中旬開始用10mg/L赤霉素藥液,每隔7天噴灑1次,共噴3次,可增加草莓早期產量和總產量,或在開花期每隔7天噴灑植株1次,可增加產量22.9%,果形呈長方形,品質好。此外促進果實發育,改善草莓果實品質還可選用氯吡脲(CPPV),主要作用是增厚葉片,增加結果個數和提高產量。處理時間為草莓花期,使用濃度為5~10mg/L。生產上用5~40mg/L表現出隨處理濃度升高,效益增強的狀況。
上一篇:花青素組分測定其不同的功效
下一篇:褪黑素檢測含量的主要用途